清末陝西第一女首富:周瑩

周瑩,字竹君,1869年出生於陝西三原縣,周瑩自幼天資聰慧,尤其對數字過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記憶力,而且對經商買賣興趣濃厚,擁有經商的天賦和頭腦。

周瑩的曾祖父周梅村,是清朝嘉慶時期三原的富商大戶,曾以江西窯業起家,富賈一方,為人仗義疏財,常常接濟貧困的老百姓,還屢屢給國家捐錢,深受百姓愛戴,在當地被稱為「周八爺活財神」。

周家在當地也是富商之家,到了周瑩這一代,家道已經中落。1885年,周瑩聽從兄嫂的安排,嫁給了涇陽安吳堡吳家東院的吳聘,吳聘是吳蔚文的獨子,吳蔚文既在朝為官,也是著名鹽商,承辦江蘇、安徽、江西的鹽業專賣,是與胡雪岩同代的紅頂商人。周瑩的父親周梅村和吳聘的父親是世交,周瑩的祖父和吳聘的祖父還是同門,婚姻屬於門當戶對,商業聯姻。

奉父母之命成婚沖喜的吳聘,卻不願意耽誤周瑩:「活在世上18年,喝了15年苦湯。自知命在旦夕,若小姐不願與我結為秦晉,我願打開後花園門送小姐回孟店村(周瑩家鄉)逃婚。」周瑩略微沉吟之後,回答:「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我就是你的結髮妻子。今日大喜之日,望相公能以萬利之語戒心猿意馬,與我同挽命運之車。

對婚前隱瞞吳聘病情的吳蔚文,出於對兒媳的愧疚,吳蔚文將家中生意交由周瑩打理。三年後,吳家老爺吳蔚文在一次外出途中遇害,丈夫遭受打擊病逝,20歲的周瑩只能接過家中帳本鑰匙,成為吳家唯一的當家人,成了「安吳寡婦」, 直到42歲去世,都沒有再嫁。

由於周瑩是個女人,吳家東院失去男人支撐,沒有了往日的光彩,逐漸家道中落,那些分家的吳家親戚就光明正大地來爭家產,底下的掌柜趁老東家去世將商號據為己有,她以過人的智慧贏得吳家東大院管家、帳房、武師等謀士的支持,成功守住了吳家產業。

在寡婦周瑩的經營下,吳家重新崛起,威名赫赫,將生意擴大到「蠶絲、棉花、茶葉、布匹、藥材、釀酒、當鋪」等,各種產業都經營的十分興旺,不僅將陝西範圍內的商號振興,還在外省開設很多商號,財源滾滾流向吳家,已遠遠超過了吳家祖輩的輝煌!

斯時吳家的家業已達鼎盛,全國擁有108家企業,經營範圍涉及社會生活的各行各業,包含:鹽、糧、棉、鐵、茶、布、糕點、酒樓、珠寶、典當、錢莊、土產、木材、雜貨等。

陝西地區甚至還有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生意,南通北達連城一氣。周瑩成為清末陝西女首富,被人奉為「女商聖」。

為保障夥計的生活,推行陰俸和陽俸制度,夥計老了做不動了,可以退休拿養老金,去世後他們的家人還可以繼續領,這種薪資改革和福利政策,讓「夥計們」的一代又一代誠心為吳家東院打工。實行股份制改革,讓夥計參股,給夥計分紅,允許夥計們的家人也可以在吳家工作,吳家上下都是股東,極大的調動了夥計、掌柜、織工的積極性,大家都拚命幹活,愛護財產。

清朝末年,外國傳教士跟隨著船堅炮利的列強軍隊進入中國宣教,周瑩把腳邁進了基督教會。她第一次看見世界地圖才知道涇陽是那麼小,世界是那麼大。從那刻起她就有了要把吳家生意做到地圖上的各個角落去的雄心。

周瑩通過西方傳教士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以及購買英國先進的機械設備與國內沒有的紡織布料。吳家的貨物還通過一艘艘郵輪遠銷歐美,使吳家的商業版圖不僅擴大到西域更延伸至海外!

經歷了中國的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等歷史事件,在國家命運沉浮的過程中,樂善好施的周瑩顧全民族大義,帶領著吳家,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在一場場天災人禍之中,她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災民。她做的一件件善事都被人們記在心裡,贏得無人能敵的人氣與名聲,被百姓稱為「活菩薩」。甚至涇陽、三原兩縣在修憲誌的時候,特意將她的善行載入史冊。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慈禧太后倉皇逃跑,一路逃到了西安,可謂是狼狽至極。在這個關鍵時刻,周瑩毅然決定捐獻十萬兩白銀給朝廷,幫助朝廷度過難關。這十萬兩白銀無疑是雪中送炭,使一向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也感動不已,親手為她題寫「護國夫人」的匾額。

在《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周瑩再次向清政府捐獻白銀,以示「共赴國難」之決心,慈禧太后感念周瑩的忠義,將周瑩認作自己的乾女兒,並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讚賞和認可,無疑是為自己在商界討到一塊免死金牌,本就有錢到一般人惹不起的周瑩,這下連朝廷官員也動不了她了。

宣統二年(1910年),周瑩病逝,年僅42歲。臨終前,她將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巨額財產分給所有下人,土地歸村人共有。周瑩出殯的當天,四鄰鄉親八萬多人自發給她送葬,真是空前絕後。

生前她雖有無數光環:女首富、秦商代表、慈禧乾女兒、一品誥命夫人等等,然而遺憾的是,吳氏家族因為她是寡婦沒有後代,竟然不允許她進入她親自改建的吳氏陵園,她最後被埋在距離吳家祖墳200公尺處東北方向的地下,現今她的墳墓已了無蹤跡,一生故事傳奇,卻怎麼也敵不過封建思想。

周瑩從吳家宗族裡過繼了一個小兒子吳玉成作養子,後來吳玉成又改名為吳懷先,寓意懷念吳家的前輩們,吳懷先也不負家族厚望,延續著吳家世代基業。經過周瑩的細心栽培,吳懷先不僅僅擁有過人的經商天賦,也同時具備了和她一般的胸襟。

由於清朝末代的動亂,日本侵華,吳懷先與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是同學,私交甚好。於右任革命的時候,吳懷先就大筆進行資助。對於共產黨,吳懷先將安吳堡吳家大院借給中共中央青年部辦青年幹部學校,全國各地去往延安的革命青年都需要先到此地參加政治、軍事培訓,培養了一萬兩千多名戰士,分別輸送到延安、抗日前線。

1949年,中共人民共和國建國,吳家的產業全部收歸國有,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吳家被抄家,老年的吳懷先有家回不得,安吳堡內的房屋住宅砸的砸燒的燒,吳家最後一任掌門人吳少懷在文革被打死,吳家幾百年的基業化為烏有,目前,吳家的其餘院已經不復存在,東院作為中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