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資訊,讓我們喪失了閱讀能力

人類大腦並非是演化來閱讀的,這是文明附加的額外負擔,因此閱讀不是本能,而是習慣。平日不閱讀的人要他看書,會感到很吃力,但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能因應外界的要求而改變。因此為了閱讀,大腦會自行做很多壓力調適,當閱讀的文字量愈來愈多時,其專注力就會愈來愈長,因此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

人們閱讀紙本書時,可能會在腦中建立如地形般的心智地圖,比起使用螢幕閱讀,更容易記住內容、提升理解力。在電子閱讀上,我們可以跳躍到不同的媒體、圖像、聲音和其他文字,人們會感到資訊超載,注意力難以持續下去。

為什麼超連結使閱讀效果變差?

人們在閱讀網頁時,看到連結,一定會暫停一下,哪怕只有一秒鐘,也是停頓,讓前額葉皮質去決定要不要點開來看。我們必須隨時對點與不點一個連結做決定,網頁上的超連結,會在你視野中不斷出現,用各種資訊、消息提醒你,誘導你去點擊。

這使得線上閱讀變成了單純的資訊解讀,而不是像紙本閱讀那種深度閱讀。

研究發現,幾乎沒有人在閱讀網頁文字時會像閱讀書本裡的文字一樣有系統地逐行讀下去。根據這個研究,大部分人只會花 10 秒鐘看每個網頁,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網頁閱讀會超過 2 分鐘,研究人員觀察到「即使充滿豐富資訊和連結的新頁面,也只會被人快速掃過一下子」。

數位文件的特徵是有超連結,這也是電子圖書檔案的獨特優點,本來設計超連結是讓讀者可以隨時點擊相關內容,是更主動的閱讀,然而多個實驗發現效果恰恰相反。

一個人讀書的時候調動的是大腦中負責語言、記憶力和視覺處理的區域;而對連結做決定則要時刻調動大腦的額前葉區,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非線性閱讀破壞「深度閱讀」能力

網路席捲世界,改變多數人的閱讀習慣,一頁一頁翻閱的氣氛已經幾乎消失殆盡,大家都在滑手機,做甚麼事情都變得沒有耐心,打開手機一滑就是一小時。在閱讀嚴肅的文學作品時,我們的精力應該高度集中,否則,我們很難對作品有全面的理解。

人類在享受便利的網路生活之際,卻面臨了更大的思想危機:我們身而為人的知性與感性,正在慢慢消逝,信息的碎片化,養成我們不斷缺乏的注意力。

傳統的閱讀方式受到挑戰,人們甚至難於讀懂一本小說。些人變得只能看三百字內的短文章、留十個字以內的留言。人們已經習慣於略讀和泛讀,眼睛就在那些字句間劃過,似乎完全無法讀進去那些字句,也就全然無法理解那些詞句的意思。

在這個時代中,書本的重要性更加重要了,因為,你會愈來愈難完整地讀一本書。

閱讀,是上天給我們的福氣

紙本書你必須一篇篇慢慢地閱讀,而且常能在其過程中,與作者產生對話,這種狀況下,你不但能獲得完整資訊,而且還能產生知識的最高型式『思考』。

但在時代的整個大浪潮中,手持裝置的發達與便利性,正在把你不斷地將『讀書』抽離到『碎片式閱讀』,這種狀況下,在你腦中所產生的是『資訊』,而不是『思考』,而這就不是最高等級的知識。

讓一個人變蠢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不間斷地閱讀別人的觀點而無暇思考,以至於自己的頭腦完全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

阿圖爾·叔本華
德國哲學家

在這個網路時代中,讀書愈來愈難,能做到的人愈來愈少,但也正因如此,『閱讀』才變得愈來愈有價值。在多數人都慢慢沉淪為手機的奴隸時,你更要堅持閱讀。

從大腦的構成來說,深度閱讀不但可以平衡腦電波和各種激素的分泌,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記憶、學習新的知識。在網路時代,最珍貴的反而不是先進的電子螢幕裝置,而是傳統厚重的紙書本,因為它才能創造出你思考上的獨特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