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章】設計師是世界上最多餘的職業

如果要比誰先發現這個現象,我應該排不上前 20 萬名。但要比誰先不要臉地在媒體上公然揭露(如果這也算的話),我應該還在前 100 位。倒數第二排那位先生請不要丟雞蛋好嗎,這樣很不禮貌。

我原本考慮在「設計師是世界上最多餘的職業」這句的最後加上「(之一)」,但感覺加了括弧就失去了力量,也不夠爭議性。整個遜掉。我當然知道還有很多即使消失了也無所謂的行業,但套句失意設計師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請尊重我的創作意圖!」因此,請不要拿這點跟我爭論,我也不會想理你。

所以,重申一次,「設計師是世界上最多餘的職業」。

我知道,最近某一期的天下雜誌,出現了設計產業是當紅炸子雞,設計師是明日之星之類的論調。是對是錯我沒資格多嘴,反正那是「專家說法」。但如果有人看了覺 得「哇,真棒,那我也要去學設計,當個設計師!」的話,我個人是勸你不要。

我唸國中的時候,天下雜誌也出現過「資訊產業起飛/竹科新貴多金漢」之類的報導,後來因此而去唸電機、資工、電子的也很多,後來…. 後來怎樣,ㄟ聽說最近貴公司的股票很難脫手是吧?

信不信由你,和尚也曾經是熱門職業。 產業的風潮這種東西在社會轉型的過程裡隨處可見,沒有什麼現象是永遠的,我並不想去刻意爭辯什麼,因為毫無意義可言。我這麼說當然有我 的理由。我不是憎惡設計這個行業本身,或針對設計師,事實上我本人也從事設計相關工作,我愛我自己,而且以我的身份為傲(原因不詳)。

不過常年與各種逆境周旋的人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時片刻去思考「我生來為何物?我為何而生?我到底做了什麼?」這類其實只有替你刻墓誌銘的人需要去煩惱的事。我當然也煩惱過。平均每天我都會煩惱兩次,通常在刷牙時照鏡子跟便秘的時候。

然而在工作上這件事情卻找不到答案。我問:「誰需要我?我的使命是什麼?我的工作與身份有什麼意義?」答案是:「不好意思,通通沒有。」

身 為設計師最大的苦惱,第一,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才華。第二,就是發現根本沒有「市場需求」這種東西。這世界上有各種職業,滿足各種需求。你需要酪農養牛擠 奶給你喝,需要建築師與土木工人蓋房子給你住,需要醫生幫你六分鐘護一生,需要林志玲滿足你的性幻想,你需要各種東西,於是有各種職業。但你並不一定需要 一個設計師。

我敢打賭,如果大洪水又來了,大家要領號碼牌,準備擠上諾亞的方舟,設計師代表的號碼肯定還在國王企鵝跟肉毒桿菌的後面。怎麼會這樣呢。

說穿了,生活中即使少了設計師的存在,也不會有人感覺到真的很不方便、不會有人大叫「沒有設計師實在是活不下去」之類的。但少了你家斜對面的 7-Eleven 可能就差很多。所以有超商業者跟超商職員這種職業的必要性。但在設計界找不到這種例子。

所謂設計,創造的只是「附加價值」而已。尤其「附加」這兩個字很難被抹掉。設計是一種動作,這個動作得附加在具體的物品上面,才會產生價值,具有意義。比方平面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髮型設計、包裝設計、網頁設計等等。

但是仔細回憶(如果你年紀夠大的話),或翻翻近代歷史,你會發現,一直到上 個世紀初,世界上都還沒有專職的設計師這種行業。最早為人所熟悉的設計大師 Raymond Lowey,是1930年代才崛起的。你說怎麼可能?好的設計為人們帶來卓越的美感體驗,帶來便利的生活,在沒有設計師存在的年代,誰帶給人們這些?答案是:畫家,工匠,還有發明家,以及在各個專業領域克盡職守默默奮鬥的先輩。

在你阿公的阿公的阿公那個年代,畫家除了被請去教堂畫壁畫之外,也會打打零 工,幫陶瓷藝品上漆,或幫鏡子、懷錶之類的小東西畫些裝飾性的圖案。許多的工匠或雕刻師傅也兼做一些高技術水平的代工,比方各類手工藝品,如雕工精細的煙斗、扇子柄,或是去廟裡雕樑畫棟。

發明家在沒有專利權的時代當然只能是兼職的,他們開發並改良各種器具,透過商人成為商品。至於裁縫師,則身兼服裝設計師 的角色,而建築師本身就是室內設計師。作家插花為商人寫文案或海報標語,再找個小牌畫家幫忙畫插圖,這就叫做廣告設計或商業設計。

沒錯, 「設計師」的功能其實被包含在各種行業之中,在沒有設計師的年代裡,具有藝術天份的人自然沒辦法三心二意,要嘛就潛心學畫學雕刻,要是混不出名堂,就乖乖 回家繼承父業,成為各行各業的一份子,這些人在他們各自的專業領域裡,融合他們的專業涵養與藝術天份,創造出許多令人讚嘆的工藝作品,為充滿戰爭血淚的人 類歷史妝點一縷繽紛。

與現代講究分工精細的產業結構相比較,他們也許稱不上專業的設計師 — 只因為沒有學過造型原理、色彩學、人因設計之類的碗糕,但他們的 心血結晶所展現的,對美的執著與專業素養,往往另我們這些晚了幾世紀的後生晚輩感到慚愧。

設計工作的本質是絕對正面的,這樣的工作仍然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但「設計師」這種東西真的是多餘的。如果各行各業的人都能真正用心做他們的工作,盡他們的本份,這世界上根本就不需要有設計師這樣的職業 存在。當然,這樣的職業畢竟還是出現了,但其背後的因素,根本就是來自於人類自己的墮落。

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由於未受戰亂波及,在各方面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活力,從活絡的電台、電視、電影,棒球賽、夜總會,到汽車、唱機、電冰箱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消費商品如蝗蟲般洶湧入侵,新型態的娛樂生活與消費行為誕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純生活從此一去不赴返。

於 是人們開始喊忙,大家都在工作與玩樂之間疲於奔命,工作變成了累贅、變成了負擔消費所需支出的「必然代價」,人們不再敬業,不再以自己的職業為榮,於是專 業素養開始低落-美其名是朝向分工精細發展-其實是專業面向愈來愈狹窄。

因為分工精細所以工作變得單調乏味,但乏味的工作卻不乏人做,因為多得是不想在工 作上花腦筋的人。於是各種產品變得粗製濫造(這不是我瞎掰,這是工業設計發展初期確有的現象),再也沒有人肯耐著性子作出美觀又好用的東西。

但這樣也就算了,要是大家能滿足「東西能用就好」的話也沒有問題,偏偏問題來了,消費時代的人們熱愛虛榮,需要各種美的東西來炫燿,於是乎需求來了。設計師翩然而生,背後還有十二道金光,好像從來沒有人能像設計師一樣點石成金,把笨拙的家具變成富人爭相收藏的藝術品,讓公司的產品供不應求,不僅帶給人們便 利,還帶給人們歡笑,帶給人們慾望,帶給人們滿足。

於是設計師的價值在健忘、愚蠢、短視、膚淺的消費大眾與數鈔票數到手軟的製造業者口碑 中被建立起來。設計界的黃金年代在二次大戰後蓬勃展開,所有為人所熟知的大設計家陸續發光發熱,偉大的設計作品帶來了話題、財富、名氣,甚至成了美術館的 藝術品收藏。

設計這行頓時變得夢幻起來,好像冠上設計師的頭銜就代表品味與才華,有設計師加持過的尋常商品一下子就變得熱賣,於是各種製造業紛紛需要設計 師了起來,而稍微對美術工藝有點概念的人也開始對這個新興行業躍躍欲試,大家都想:「要是能成為一個設計師的話,那就太屌了。」

從此以後 地球上就多了「設計師」這種族群。他們穿著與眾不同,對音樂或前衛藝術好像很在行,常能講出一些你聽都沒聽過的名字。他們擅長把各種東西擺到不尋常的位 置,把你熟悉的各種工業產品修改成莫名其妙的怪異造型,以營造出所謂的「設計感」,有設計感的東西,通常可以賣比較高的價錢。

當然他們會有各種理由,比方說這是人體工學的考量,或者這樣的造型是受到XX主義的影響。但是誰在乎?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不在乎。他們只在乎他們的錢可以買到與眾不同的新穎產品-如果 是知名設計師的作品就更棒了。

於是設計師的頭銜表面上看起來很稱頭,但實際上卻處在一個十分尷尬、十分弔詭的處境裡。他們不具備生產所必 須的專業素養與訓練,他們只負責生產末端的修飾工作。他們可以提供各種改善現況的建議,但這些建議往往受到技術與成本的多方限制。傳統產業裡的行銷與生產單位,才是左右產品形貌的決定性因素。

這根本不是什麼新興產業,這是因為人類一直偷懶,品味一直下降所造成的產業漏洞,設計師填補的是人類自甘墮落而引發 的後果,一種本來應該由各行各業的專長人員分攤掉的古老工作。應該要有人負責的事情現在沒人做了,於是有了「專門的人」來做這件事,久而久之,這樣的職位 就被解釋成「專業」。

根本是狗屁,但這就是現實,設計這行的確是「應人類需要」而生的職業,在現今的產業結構與消費者需求影響之下,設計師的功能甚至變得 十分關鍵(能否掙得財富與虛榮的關鍵)。

好吧,我就姑且承認設計師是「暫時」被需要的,但這樣的榮景能維持多久?這才是我擔憂的地方。物 質文明正朝向精緻化的趨勢在發展,消費者對美感的標準與需求也相對提高,這樣的趨勢不僅帶動市場,長遠來看也會帶動整個教育的走向,特別是無遠弗屆的社會教育。美學的影響層面與深度會比文藝復興運動時期更廣泛、更深入。具有設計與美學素養的小鬼頭會愈來愈多,講難聽一點,以後花盆掉下來都可能隨隨便便就砸死一個設計師或具有這方面專長的人。

這樣下去的結果你一定猜得到,沒錯,設計師變得不值錢,所以也乾脆不用聘請專業設計師了,因為各行各業裡本身可能就具 備有許多專長範圍涵蓋至設計領域的人才,而比之專業設計師,他們甚至還有本行上的專長優勢與豐富經驗。簡單的說就是一切又回到你阿公的阿公的阿公那個年代 的樣子。歷史總是一個大循環,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設計產業的一片榮景,但你有沒有看到設計產業窮途末路的那一天了呢?

狗吠了那麼多,結論倒不是想告訴大家:「設計師都是廢物,不如全都去死一死算了。」「設計業沒有明天,我們還是去賣烤地瓜吧!」絕對不會是這樣。我只是想點出「設計」這樣的工作,它本身的專業範圍很廣泛,但專業縱深卻很淺,所以無一專精,因為它原本就是因應時代變遷而從各種專業領域裡被分割出來的,說真的,多這麼一個角色是有 那麼點趣味,但少了這個角色,地球照轉,日子照過,實在沒什麼要緊。

讀到這裡,如果你也是設計界的一份子的話,但願你能自我警惕,你真的是他媽的一點也不重要,你不是明星,不是時尚新貴,你只是個小小的設計師,你的功能有太多人可以取代你,在你阿公的阿公的那個年代,憑你那三腳貓功夫是找不到工作的,絕對會餓死,但你阿公的阿公那個年代的藝品師傅來到了現代可能還是搶手貨。

設計師的工作性質就是這麼卑微,這麼尷尬,這麼難搞。但這不是你的錯,寶貝,你只是活錯了年代,又一時鬼迷心竅,選擇了這條不歸路。

你說我怎麼不先問問自己?我說其實我心虛得很,也擔心有朝一日連肚子都填不飽。關於可能 領不到諾亞方舟的登船許可這件事也很擔憂。我更怕的是等我一腳踏進棺材裡的時候,回首經營了大半輩子的設計生涯,除了讓我買了車子房子、掙得一點虛名之 外,卻什麼也不剩。設計師可以做得更多,設計師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這我都相信,但我不想後悔我沒有機會證明這些夢想。

我尊敬我的職業,不管它的處境是 艱難還是一片欣欣向榮,我選擇謙卑,我問我自己:「你算哪跟蔥?」。設計界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已經過了,會不會有第二個,這答案在我們年輕的這一代身上,而 至今我們仍未證明任何事情,我們只是一群半調子。

今日設計界一片星光燦爛,但是請記得,那些星光不是照亮你我的,鎂光燈也不是為你我而 閃。更多的讚美與肯定,那些都是多餘的,當代的年輕設計師需要的是更直率的批評與建議,否則只有自取滅亡的份。無論如何請記住,既然是扮演可有可無的雞肋 腳色,那麼想存活下來,就得比別人努力十倍才行。市場沒有需求,那就自己創造需求。別人忽視你的價值,就想辦法證明你無可取代。

延伸閱讀:別惹設計不開心!做設計最常遇到這種難搞客戶!